今年小寒适逢腊八节,说起腊八节,当然离不开腊八粥,很多人对腊八粥的印象就是“乱炖八样”。但其实熬粥的原材料可不能随意放,因为不同性别、年龄、体质的人所需的营养成分也不同。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四种不同体质的腊八粥配方吧! 补阴型腊八粥 适用于:口舌干燥,眼睛干涩,头晕耳鸣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形体消瘦,五心烦热,盗汗等人群。 腊八粥原料:枸杞、玉竹、沙参、麦冬、洋参、鸭肉、糯米、百合、木耳丁、雪梨。 补血型腊八粥 适用于:面色苍白、心悸;头昏、失眠多梦、记忆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;皮肤、黏膜颜色变淡,消化功能减弱,大便规律和性状改变的人群。 腊八粥原料:红枣、桂圆、胡萝卜、桑葚、花生、赤小豆、枸杞、玫瑰、糯米、黑豆、薏米、葡萄干(选黑色)。 补气型腊八粥 适用于:形体消瘦或偏胖,面色苍白,气短懒言,体倦乏力,脉虚弱的人群。 腊八粥原料:黄芪(煮水入锅)、红枣、莲子、芡实、山药、核桃、枸杞、栗子、小米、大米。 健脾型腊八粥 适用于:脾气虚、脾阳虚、中气下陷、脾不统血等人群。多因饮食失调、劳逸失度,或久病体虚所致。 腊八粥原料: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薏米、白扁豆、陈皮、鸡内金(打成粉)、大米、小米、猴头菇。 另外,全国各地的腊八食俗,看看各地锅中咕噜咕噜翻滚出的腊八粥,又有哪些不一样? 天津天津人煮腊八粥,讲究些的要加莲子、百合、珍珠米、薏仁米、大麦仁、粘秫米、粘黄米、云豆、绿豆、桂圆肉、龙眼肉、白果、红枣及糖水桂花等,色、香、味俱佳。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。 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,有健脾、开胃、补气、安神、清心、养血等功效。 山西山西的腊八粥,别称八宝粥,以小米为主,附加以豇豆、小豆、绿豆、小枣,还有粘黄米、大米、江米等煮之。 晋东南地区,腊月初五即用小豆、红豆、豇豆、红薯、花生、江米、柿饼,合水煮粥,又叫甜饭,亦是食俗之一。 山东山东“孔府食制”中,规定“腊八粥”分两种,一种是用薏米仁、桂圆、莲子、百合、栗子、红枣、粳米等熬成的,盛入碗里还要加些“粥果”,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,是为点缀。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。 另一种是用大米、肉片、白菜、豆腐等煮成的,是给孔府里当差的喝的。 河南河南人吃腊八饭,是小米、绿豆、豇豆、麦仁、花生、红枣、玉米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,熟后加些红糖、核桃仁,粥稠味香,寓意来年五谷丰登。 浙江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、松子仁、芡实、莲子、红枣、桂圆肉、荔枝肉等,香甜味美,食之祈求长命百岁。 四川四川地大人多,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,甜咸麻辣,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,主要是用黄豆、花生、肉丁、白萝卜、胡萝卜熬成的。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,堪称风味各异。 甘肃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、蔬菜,煮熟后除家人吃,还分送给邻里,还要用来喂家畜。在兰州、白银等地,腊八粥煮得很讲究,用大米、豆、红枣、白果、莲子、葡萄干、杏干、瓜干、核桃仁、青红丝、白糖、肉丁等煮成。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、灶神、土神、财神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;再分给亲邻,最后一家人享用。 惊呆了吗?小小一碗腊八粥,竟吃出这么多花样,不得不感叹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啊!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! 小寒节气养生 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老年人。 防寒要护头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,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,外出记得带帽。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,并且头为诸阳之会,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。 防燥内服+外用 除了多饮温水之外,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,如滋补汤品、牛奶、酸奶、各类粥品,将水分“锁住”。可以使用加湿器。此外,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,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。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。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,还能除菌、添香。 防外感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。除了注意保暖,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,振奋阳气,固表防感。此外,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,可增强御寒能力。 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 百癣夏塔热片 价格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