菌丝细胞壁薄,具横隔,有锁状联合 猴头菇历史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,《临海水土异物志》:“民皆好啖猴头羹,虽五肉臛不能及之,其俗言曰:宁负千石粟,不愿负猴头羹”民间谚语:“多食猴菇,返老还童” 猴头菇(学名:hericium erinaceus),外形似猴子的头,因而得名孢子透明无色,表面光滑,呈球形或近似球形,大小约 6.5 - 7.5 & micro; m×5×5.5 & micro;m菌丝直径为10-20µm是四大名菜(猴头、熊掌、海参、鱼翅)之一 近代以来,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20世纪30年代,《鲁迅日记》曾提到,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,也什么是猴头菇是赞美它“味确很好”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,市上供心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,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子实体呈块状,扁半球形或头形,肉质,直径5-15cm,不分枝(与假猴头菌的区别)新鲜时呈白色,干燥时变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,覆盖整个子实体,肉刺圆筒形,刺长1-5cm,粗1-2mm,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,子实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,但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,并且野生的猴头菇一般成对生长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,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“物以稀为贵”,这种山珍只有宫廷、王府才能享用,外界只猴头菇形态特征知道猴头菇足珍贵食品,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有关猴头菇的记载,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,书中仅仅列有“猴头”的名称而已《御香飘缈录》载有清官的猴头菜肴,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、炒二法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|